哪些宣传看似三观极正,实则三观极歪?

2017-08-11

知乎上有个很火的问答,《有哪些作品(或事物)看似三观极正,实则三观极歪》,对其中有个作者的回答印象深刻,说的是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原文摘录如下:


“我记得那还是在我上高中,一节语文课老师播放了一期感动中国,讲到一个军人。

那天发水灾,基本是没有落脚之地,车房全没在水中,部队救灾军人正在进行救人。他站在一辆车顶上,水大概到了车前玻璃那个位置吧,就是雨刷器可以刷到的最高点,大家感受一下__


然后他听到了50米远处妻子的呼喊:老王,我和儿子在这儿!!(忘了名字姑且老王)。他看到了,回了一句感动了中国却没感动我的话:


你们坚持下,我要先去救那几个人(指的是其他被大水冲着的路人)。


然后没然后了,他再也没有听到妻子和儿子的声音。


我记得感动中国的评委大概是这么写的评语,50米的舍己为人,100米的感动中国。”


对于这样一个故事真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样的场景如果放置在我身上,对不起,我真的做不到,无论我是何职业,是何身份,都不可能无视家人的生死。在享受面前,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考虑谦让,但在生死抉择面前,我认为人命平等,不能因为自己的一己之念剥夺家人生的可能,她们无论何时都是自己应该用生命守护所在。


关于这个主题,还有一个回答获得了很多的认同:“表面上三观极正,骨子里三观极歪”的,前十名中应该包括提倡“带病上岗”、“累死不休息”和"管不上80老母及待哺幼儿“的。


对此深以为然,在现代劳动体系下,工作单位需要的应该是有质量、有效率的劳动,评价劳动价值的是质效,而不单纯是时间。先把病养好再去工作不是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吗?没有小家的安稳,没有家人的支持与协力,再强的事业心也难以保证做出值得夸赞的事业。


一个检察官遭遇丧子的意外,最想做的肯定是排解心中的伤痛,即便是忘我的工作应该也是借忙碌的工作冲淡内心的伤痛,而不是工作非他不行。这在我看来是个正常人都该有的同理心,可为何在有些人眼中就成了浑然忘我、爱大家无小家的感动人物?当写手感慨要想彼学习的时候,难道真的没有想过这样的非正常情况值得同情不值得推崇?


不仅是法检,诸多的宣传部门都推崇舍小家为大家的先进典型,似乎不为事业做出一些家庭上的牺牲就不配称之为先进,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为了工作缺席了婚礼,没赶上孩子的出生,没见上父母的最后一面的先进事迹。似乎有了一点家庭的牵挂就是有了私心,那颗为公的心就遭到了玷污。可是什么才是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根本?难道不是让生活更加美好,让人人更加幸福吗?谁是人人?人人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人人是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我们身边的家人。


法官、检察官只是一个社会角色,在他们身上还有很多角色,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他们有工作也有生活,他们既要做好法官、好检察官,也要做好父母,好丈夫,好妻子,好女儿。一个高效完成工作,把案子办得尽善尽美,又能照顾家庭,上孝父母下陪子女,夫妻关系其乐融融的法官、检察官不是更值得所有人学习?一个在办案之外能讲究生活,除了办案还有远方的法官、检察官就会被人误认为不务正业?现在不是比惨比累的时代,这个时代推崇强者,仰慕强者。办得了案下得了厨,一个接地气的形象远比一个没有血肉没有人情的形象更容易让人接受。宣传要多走心,看看这个时代真的需要什么,推崇什么。


Powered by Cloud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