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律师段祺华亲自操刀做编剧,刘恺威蒋欣主演的律政剧《继承人》在东方卫视播出
由金牌律师段祺华亲自操刀做编剧,刘恺威蒋欣主演的律政剧《继承人》在东方卫视播出以来,凭借专业性的法律知识、环环相扣的烧脑情节、极具话题性的社会热点获得观众好评,更是在业内引发了专家的高度关注。
《继承人》——基层普法宣传的探路者
国家每年花大量人力财力在法制宣传上,但“法制宣传进社区”之类的宣讲活动,让老百姓听到这些陌生的法律条款甚至想睡觉,普法效果甚微。《继承人》通过电视剧将继承法的主要内容生动地呈现出来,专业性和娱乐性并重,让观众们通过剧中这精心挑选的11个真实案例,了解、理解这部跟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继承法。 回顾以往的律政剧,没有一部是真实展现律师生活和工作的,《继承人》则真实展现了法律工作者的工作。让观众在看剧娱乐的同时受到教育。不少律师、法官、检察官表示,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有一个相当艰难的阶段就是给当事人释法说理。好多人由于对我国法律体系了解甚少,常常看到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父母孩子对簿公堂,最终导致家庭破裂,亲人变仇人。 一些律师在看了这部剧后表示:“作为法律工作者,我们都很期待这部剧被广泛关注。希望通过这部剧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行业,尊重这个行业,不要对行业抱有偏见,埋怨法官、抹黑律师。”
专家对《继承人》的现实意义高度认可
4月20日,《继承人》主创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专家研讨会,各位专家就该剧的专业性及普法意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研讨会上,《继承人》的导演阎建钢坦言,拍摄这部剧的信心都来自他在跟一个真正的法律工作者合作。拥有三十多年律师经验的金牌律师段祺华,多年来一直在香港和英美地区做国际案件,熟悉庭审中心制的官司,善于掌控律师在法庭上的对抗戏。具有如此深厚法律背景的段律师亲自做《继承人》的编剧,既确保了庭审戏剧冲突的精彩程度,也使得剧中律师们运用法律术语有了专业依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媒机构管理司副司长戴振宇表示,看完这部剧的一个特别强烈的感受就是:真人做真戏!这种追求和情怀让他很感动。 中国作协全委、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范咏戈笑称段律师转行做编剧是转对了,“你要单独做一个名律师,影响面很小,只能是你的当事人受益。如果做成像《继承人》这种律政剧,对社会的影响力就大多了。这是一部强强联合制作出来的精品剧。现实主义锐度很高,话题性很强,和现实紧密贴合,也就是通常说的接地气、三贴近。这也是它能够引起强烈反响,受到这么多观众关注的原因。
继承人》里涉案很多,形形色色的案例都与继承法有关。既有现实感,又添加了许多法律干货,剧中的案例可以和生活对照,帮助观众了解自己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做。”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也对剧中积极的价值观给予了高度肯定,“这部戏以一个继承角度切入,在关乎每个家庭的财产继承案上做足了文章。我们说写人性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一定是把人放在最大利益的风口浪尖上拷问,这样的作品一定是深刻的。剧情首先就帮我们编织了一个非常有悬念的故事,以大的故事线套出小的剧情,其中有我们熟悉的不赡养老人、非血亲的继承,还有兄弟反目、姐妹成仇等情节。我看片子的时候在想,这些人不惜以亲情、生命为代价追求的究竟是什么?输赢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赢了官司又输了什么?这部电视剧无疑有着积极的主流价值观,引人思考——当金钱把人变得如此疯狂的时候,是不是该停下来反思。”
追剧普法两不误,《继承人》里干货多
《继承人》通过每个案例双方在法庭的辩论展示给观众诸多法律常识,为百姓提供了维护自身权利的法律武器。 第一个案例中,在法庭审理的初级阶段咄咄逼人的妹妹凭借遗嘱上的继承权,不愿意把遗产分给照顾父亲的养女姐姐,终于在郑昊与汤宁找到了最新证据面前承认自己藏匿了父亲立下的第三份遗嘱,因未履行赡养父亲的义务而失去了继承权。该单元依据的法律条例是:遗嘱继承高于法定继承。公证过的遗嘱高于未公证过的遗嘱。公证过的遗嘱也可能被推翻,新立的遗嘱可以推翻原有的遗嘱。 剧中有一些法律条例让观众备感新奇,如遗腹子也有继承权,并且位列第一顺序继承人。如果生下来是死婴,那就没有继承权。如果生下来是活的,哪怕只活了一秒钟,也有继承权;律师见证遗嘱要求见证者是执业律师,但公民见证遗嘱并无此要求;不论子女与父母是否有血缘关系,法律都会承认子女的继承权。
以上只是剧中列举的继承法当中的一部分,已足够起到传播法律意识的积极效用。
《继承人》把法律的专业性与影视剧的艺术性实现了有机融合,敏锐地聚焦了律政题材,同时本身又成为一部形象生动的普法教材。虽然还不能跟美国优质的律政剧相提并论,但是在行业剧上的突破已经令人惊喜,《继承人》为之后的行业类型剧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尝试。中国影视创作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还需影视人的不断挖掘与成长。